留学择校像拆盲盒?90%的人都拆到了“雷”
“选排名高的学校准没错!”“专业随便选,反正回国都能转行!”“澳洲学校都差不多,闭着眼申就行!”
每年澳洲留学申请季,都有无数学生和家长凭着“想当然”做决策,等到开学才发现:专业学不下去、毕业求职没优势、甚至学历认证出问题……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百万学费!
©包图网
误区1:只盯QS排名,把“排名高”当“一切好”
“QS前50的学校,就算专业冷门也得冲!”这大概是留学圈最离谱的执念之一。
去年有个学生,为了进QS前50的澳洲某大学,选了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古生物研究”专业,结果上课像听天书,期末挂科3门,最后只能转专业重读,白白多花了一年学费。
更扎心的是,HR筛简历时,比起“排名高但专业不匹配”的学生,更青睐“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强”的候选人。你以为的“排名优势”,可能在求职时连“敲门砖”都算不上!
真相:QS排名更看重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非完全挂钩。选校时要结合“专业实力+就业前景+个人兴趣”,别被排名绑架!
误区2:盲目跟风选专业,“热门”=“好就业”
“商科火!大家都申商科!”“IT赚钱!我也选IT!”
每年申请季,商科、IT都是澳洲留学的“热门专业”,但很多学生根本没搞清楚这些专业学什么、未来做什么,就跟着别人“扎堆”申请。
有个家长曾找我咨询:“我家孩子在国内数学才考60分,非要去澳洲学金融,现在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该怎么办啊?”
真相:“热门专业”≠“适合你”,更≠“好就业”。比如商科虽然热门,但竞争激烈,若没有相关实习经历和专业能力,毕业可能面临“就业难”;而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比如护理、幼教,因为澳洲人才缺口大,反而就业率超高,薪资还很可观。选专业前,先想想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别盲目跟风!
误区3:忽略“学历认证”,留学回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只要是澳洲的学校,回国都能认证吧?”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误区,结果踩了大雷!
之前有个学生,申请了一所澳洲“野鸡大学”,毕业后回国想做学历认证,才发现学校根本不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名单”里,学历不被认可,找工作时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百万留学费用直接打了水漂。
真相:学历认证是澳洲留学的“底线”!申请前一定要登录“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查清楚目标学校是否在认证名单里,不然就算顺利毕业,回国也无法享受海归待遇,甚至影响考公、进国企。
误区4:觉得“澳洲八大都一样”,随便选一所就行
“反正都是澳洲八大,选哪个不一样?”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澳洲八大虽然都是顶尖院校,但各有侧重:比如澳国立大学的文科、理科实力超强,是“学术党”的首选;墨尔本大学的商科、法学在业内口碑爆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计算机专业堪称“澳洲第一”……
如果想读工程专业,却选了商科更强的某八大,不仅学不到核心技能,还可能因为专业资源不足,影响未来就业。
真相:澳洲八大各有“王牌领域”,选校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找到“专业实力强+资源丰富”的学校,才能让留学更有价值。
误区5:不考虑“生活成本”,留学预算“超支”哭唧唧
“澳洲留学一年几十万就够了吧?”很多家长对澳洲留学预算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概念”阶段,没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差异。
比如悉尼、墨尔本的房租,一个月就能达到1.5万-2万人民币,加上生活费、学费,一年下来可能要50万-60万;而阿德莱德、珀斯等城市,生活成本低很多,一年30万-40万就能搞定。
之前有个学生,本来预算一年40万,却选了悉尼的学校,结果不到半年就花光了预算,只能靠打工补贴生活费,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
真相:选校时一定要把“生活成本”纳入考量,根据家庭预算选择合适的城市和学校,别让“预算超支”影响留学体验。
家长&学生必看:择校避坑“3步走”
1.查认证:先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确认学校在认证名单内,守住留学“底线”。
2.定方向:结合兴趣、优势和就业前景,确定专业方向,再根据专业实力筛选学校,别被排名和热门误导。
3.算预算:了解目标城市的生活成本,制定合理的留学预算,避免“超支”影响学习。
别让错误的择校思路,耽误你的留学未来!跟着专业的人走,才能少踩坑、少走弯路!
*内容整合自网络/含AI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