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服务热线:400-888-4448
从出国留学起,你是否有想过回国发展的一天?
定居国外了,回国生活跟工作是否适合呢?
当中有些人返回祖国后,新生活井井有条,好像他们从未离开过。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实则是另一回事,许多人为此苦恼。如今,专家将这些现象称为“逆文化冲击”或“侨民的忧郁”。
正如媒体报道那样,黄皮肤,东方脸,说着中国话,可是脑子里的思维方式却改弦更张,“我是谁?”成了中国人与世界交融过程中必然的发问。
然而答案在哪里?此前一篇《一个女海归的逆向文化震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现在看来仍有颇多的参考价值。
硅谷女学霸往返于中美之间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化名为“北谷”的留美女学霸,她回国后在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遭遇了诸多难以适应的困难,在回国还是重返海外两大选择之间彷徨无措。
北谷自从北大生物学系毕业以后,留学美国。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读硕士学位,此后又从斯坦福商学院读完了MBA。2001年MBA毕业以后她加入了麦肯锡公司,担任大中华区企业战略咨询顾问。
然而异常激动的心情和做梦一般的蜜月感受在回国的4个月以后消逝殆尽,对美国的怀念之情渐渐涌上心头。她坦言,虽然因为“中国情结太深重,在海外的时候曾经有意识地抵触美国文化,保持自己的中国本色”,但是在回国以后却发现“很难与本土派打成一片”。
中英夹杂——假洋鬼子!
北谷回国两月有余,第一次去相亲,对方是妈妈同事邻居的儿子,国内一流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在北京一家民营的证券公司工作,地道的本土派。
然而第一次见面,交谈不久,对方冷不丁询问她在中文中夹杂的英文词语“impressive”的意思,让她一下子懵了。在国外已经习惯了讲中文的时候带英文词儿,从没想到过需要把英文的口头禅翻成中文。冷不妨被问到,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怎么翻。
她发现,原来自己在交谈中不自觉带的很多英文词他都没有听懂,只是不好意思问罢了。猛然间,她发现钱钟书先生把海归夹在中文里的英文词比成“夹在牙缝儿里的肉屑”,放在自己的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直来直去和拐弯抹角
也许语言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发现,也相对来说容易克服,然而一些潜移默化的文化差异则是微妙的,它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
此前,一名85后海归女登上某电视招聘节目,但她节目中的表现并不被主持人和招聘人员所认可,被贴上“站姿做作、言语具有攻击性”等消极标签,最后失败离场。然而,跟现场的反应不同,网络上对她表示支持的网友不少,网友认为她个性鲜明,机智大方,只是因为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而表现得与国内学生相差较大。
北谷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次她和本土派的朋友聊天,谈到聪明和智能的区别,被问道:“你觉得自己是聪明型呢,还是智能型的?”当时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是既聪明又智能型的。”朋友惊讶地看了她一眼,说道:“你倒是一点儿都不谦虚啊!”这句话让她一楞,北谷突然意识到在东方文化里,即使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也应该谦虚。
在国外呆久了,可能习惯了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忘记了谦虚,也忘记了谦让。西方文化直来直去,觉得自己是十分好,一定要说十分——如果不是说十二分的话,学会推销自己是在国外谋生的先决条件。
以上这些也许仅仅是个别的例子,但此前《华闻周刊》做过的一项“国人讨厌海归的十大理由”的调查报告,则展现出一些群体特征。
其中“中英文夹杂”、“频繁提及海外经历”、“自视过高”、“傲慢自负”、“说话过于直接”、“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眼高手低、不愿放低身段”、“总拿国内和国外比”被评为最受国人讨厌的海归特征。
理解逆向文化冲击
逆向文化冲击(也称反向文化冲击),主要指旅居他乡的人们在回到母国后需要经历文化再次适应的过程。
对于海归来讲,归国前受到的异国文化与本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使得归国者在归国初期面对母环境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本土文化。
绝大多数经历异国文化洗礼的归国者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再适应压力。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归国人员的生活、工作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在本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社会角色丧失了。尤其那些在海外生活多年的海归,中国已经不是他们眼中熟悉的中国,他们某种程度上感到落伍了。
★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在国外形成的一些价值观与中国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和谐,甚至相抵触。这些矛盾和冲突给海归们造成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使海归在异国文化里的经验用在本文化里不灵验,因此会在本文化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不当“最熟悉的陌生人”
海外时光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一个人,而他们的本文化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对很多人来说,回国之后的适应,是与融入海外陌生文化一样困难的事情。“文化的错过”往往会让这些思家心切的海归,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些身居海外的华人网友对此各持己见。某意大利华人论坛有网友甚至驳斥“逆文化冲击”的存在。
该网友在论坛上发文称:
“什么逆文化冲击,真的回去待个几年比在国外适应多了,除非你是在国外土生土长的,那不一样。”
还有网友称:
“心态好了,不跟别人攀比了就回得去。我就是看到同时(在国内)毕业的同学各个(现在)都那么强大,才没脸回去。”
有网友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情商不够,不会变通。
一些留学专家表示,刚回国时,在小事上感觉不适应很正常,适应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大家都会慢慢习惯。
面对逆向文化冲击,海归首先要从心态入手,乐观看待。
回国以前需多了解国内信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参与跨文化交际机构的相关培训,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相互交流和学习。
其次,积极利用当地媒体观察和了解风俗民情,努力尝试改变。结交新朋友,加入校友会,迅速重建社交圈,另外接纳来自社会多方力量的协助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