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服务热线:400-888-4448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双学位课程。同样用4年时间,别人只读一个学位,而你却拿了两个学位,听起来好像很厉害!
那么,就有小伙伴来问EK留学君了,双学位到底要不要修?拿双学位究竟可以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提升?对留学会不会有帮助?关于双学位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详解修双学位的利与弊,我们一一来分析!
双学位是什么?
当我们在讨论双学位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首先,你要明白双学位、辅修、第二学士学位分别是什么意思。
狭义上的“双学位”是指参加高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第二专业的学习,并通过相关的课程和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后,取得双学位证书。
这样的“双学位”修完后,有的学校可以拿到本校发布的双学位证书,上面会注明你所修的两个专业名称(有的学校会发布一个学位证书和一个“第二专业证书”,很多地方也叫“二专”)。但是,毕业证上仍然只会有你的主修专业。
2 辅修
辅修是指高校自行开设的,以学分制形式对主修专业之外的专业进行课时学习。辅修课程修完后会颁发辅修结业证书。辅修证书不是教育部统一的编号,也不进行学位电子注册。
3 第二学士学位
第二学士学位和通常意义上的“双学位”不同,因为根据教育部规定,它是只允许已经取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以及极少部分应届毕业生学习的学位。在校学生是不可以读第二学士学位的。
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会由教育部严格限制,目前竞争也比较激烈。培养第二学位生,层次上属于毕业后教育,毕业待遇等同于研究生,这个证书的含金量要比双学位(本科)的含金量高。
总结:一般来说,在大一或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开始报名的“双学位”,都是指前两者。(本文后面提到的双学位也指前两者)辅修和双学位的区别是,辅修一般不在学位证书注明。
双学位的得与失
同学们一定想问:修习双学位,到底对我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读双学位你可能得到
1. 获取本专业之外的知识,能够开拓眼界,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些同学在大学入学后,发现对本专业之外的知识更感兴趣,那就可以通过双学位学习的方式加以弥补。
2. 申请国外研究生时辅修有助于跨专业申请,双学位中辅修的专业和申请的研究生专业一致,能够体现你在该专业的学术能力。当然如果在辅修专业中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或者得到该专业导师的认可,那就更有利于研究生申请了。
读双学位有哪些负面影响
1. 花费金钱:首先读双学位按照课程的学分付费。无论最后是否拿到双学位,已经修过的课程,费用是不退的。
2. 占用时间和精力:参加双学位学习,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别人课余自习、运动、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的时候,你却奔波于双学位的课程,这注定会消耗你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毕业季还要同时准备两篇毕业论文,压力可想而知。
双学位对留学有帮助吗?
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一门叫“Applying to U.S Universities”的课,里面的主讲老师在采访了 10 多所美国顶级高校的招生官后,得出最终是否录取一名学生的 2 个决定性因素:
这个学生在学业上会成功吗?
Will this student be academically successful?
这个学生与我们学校是否匹配?
Are they a good fit?
根据上述两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出,对第一个问题,需要提供能够证明你学习能力的内容(标准化考试成绩、其他学术相关的材料)。而对第二个问题,需要提供能够证明你适合申请的学校的内容(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习等等)
那么读了双学位,会对这两个方面有怎样的影响?建议:
1. 对于申请的专业和本科专业一致的学生,双学位对自己的背景提升有限。双学位可以在 PS 中提及,但这通常只能证明你学习很努力,然而学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会实践、竞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要求,这仅仅其中的一方面。通过你的考试成绩,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你的学习能力。
2. 双学位单独计算绩点。对绝大部分学校,双学位会按专业单独计算绩点,所以一般没有通过读双学位提高平均绩点的作用。而且,读双学位注定要付出比只学一个专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想要提高绩点,最好还是努力学好本专业课程,同时通过选修课来提高。
3. 跨专业申请,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你的学习能力可以胜任专业的要求。前面提到,双学位(辅修)专业和申请的专业一致,且专业的分数都很高,这样的经历可以证明你跨专业的学术水平,显然有利于申请。当然,证明在非本专业的学习能力,方法不止一种,如参加网课,提供相关工作经历及科研成果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同时,打算申请留学的同学也要注意,双学位的学习本身会占据较大部分空余时间,这就需要在学业和社团活动、实习、竞赛等各方面做出平衡。如果为了多读一个学位而放弃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
选择读双学位,有得也有失。如果你想参加学校双学位课程的学习,最好先明确以下几点,再做决定:
● 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明确的定位和规划
● 对第二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和清晰的了解
● 向本专业老师,学长学姐进行咨询